《长安的荔枝》大结局上演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悲剧:杨贵妃至死未能尝到一颗新鲜荔枝。尽管鱼承恩和李善德终于在贵妃寿辰之日将荔枝运抵长安,但筐中荔枝却已尽数腐坏。这一结果导致鱼承恩被赐三尺白绫,而李善德则携女儿袖儿仓皇出逃。
李善德曾在众人面前,对运输荔枝的巨大耗费提出质疑,直接质问右相杨国忠。右相盛怒之下,一句“滚”字掷地有声。深知此令即杀身之祸的李善德,当即返家带着袖儿逃离了长安。于是,运送荔枝的功劳便尽数归于鱼承恩与右相。两人互相吹捧,将李善德的贡献抹杀得一干二净,贬斥其只会纸上谈兵。
然而,当圣上与贵妃欣喜地剥开荔枝,却发现无一可食。右相立即推脱责任,声称自己主管外邦事务,荔枝运输全由鱼承恩一手操办。贵妃亦不愿背负因嗜好荔枝而劳民伤财的恶名。帝妃震怒之下,鱼承恩被赐白绫,自行了断。右相杨国忠亦未能幸免,其收受何有光三千万贯的罪行随后被揭发,府邸更遭离奇大火,尸骨无存。
讽刺的是,这两位争功者至死不明:明明运送途中尚是鲜果,为何短短两时辰后呈至御前便已腐败?这背后,实则是李善德的反击之计。
相较于原著中贵妃品尝到荔枝的情节,剧版这一改编蕴含深意。其一,贵妃未食荔枝,便无需背负劳民伤财的骂名。她可置身事外,声称对此事毫不知情,一切耗费皆是底下人“不懂事”所致。其二,袖儿得以享用荔枝,象征真正的好物难达天听。贵妃看似尊贵,却成了最亏之人:不仅未享口福,更被无数人假借其名行贪敛之事。这场轰轰烈烈的荔枝运输,终究不过是右相敛财的幌子,而贵妃,注定与新鲜荔枝无缘。